全国重点城市联盟网站 百城联盟
手机报 电子版 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网络美术馆】推荐艺术家——伍盛

2019-01-15 16:43:26    来源:    责任编辑:

伍盛,1958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油画学会主席。

1998年作品《中华门》入选时代风采——中国写生画展获佳作奖( 最高奖);

2003年作品《岁月留痕》入选携手新世纪一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

2003年10月作品《朗日》入选江苏省迎国庆54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金奖

2012年作品《清荷澹澹》入选江苏省第八届油画展优秀作品奖;

2014年油画作品《乐山乐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油画作品展;

部分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奥林匹克艺术中心,新加坡义安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艺术机构。

画余随笔

伍盛

绘画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描绘自己人格的过程。画家正是通过画面的色彩,笔触,布局,以及所表现的意象,把自己当时的内心世界表现于画布上,流露在笔触间,然而这过程的表达只有在画家没有丝毫的物欲和功利的利诱下才能真实的体现,否则很难说是真情流露,当然也谈不上如何让画打动人。

就中国画而言,意境和气韵是一副画的生命。一幅画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花鸟都应体现画家的思想,境界和学养。就油画来说,同样也存在意境和气韵的营造问题,尤其是现代意象绘画。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当观众面对它的时候,首先应感觉到画面所呈现的独到的气息,而这种感觉应是其他画作所没有的,使观众领悟到画家的心胸与情思,从中得到美的感染。

画家应该多多的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这样才能不断的吸允到艺术的营养,才能使你的画作保持不衰的活力。每当我走进大自然,自然中的一枝一叶总是那么的透着灵气,让人浮想联翩,充满画意与形式的美感。我时常翻阅前辈和大师的画册·又同时遐想着自然中的造化,我也时常走进自然,凝视着四季变化与岁月赋予他们的沧桑和斑驳的痕迹,又时常思考着前辈和大师的力作,总能找到相承相通的内在联系。大自然使我读懂了前辈和大师的作品,同时前辈和大师的作品也使我更加了解了自然,更重要的是使我学会了如何去感受自然,揭示自然,理解自然和表现自然。

我喜欢表现江南的小桥流水,是因为我生在江南,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经常去描绘皖南的深宅大院,阡陌小巷,是因为那是我母亲的故乡,对它们有温暖的回忆。幽暗的小巷、灰色的墙面诉说着委婉,动听而又略带伤感的历史。人已走,房犹在,情未了,思不尽。凝视着灰白墙面上的水迹与斑驳,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让人肃然起敬。数次的写生寻访,总能给我留下美好而温馨的回忆,总能让我思绪万千,感触良多。那里让我隐约看到米勒笔下的农屋,郁特里罗的巷陌,吴冠中先生笔下清丽的水乡和老宅。

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我自,尽力的抛开前人的束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营造画面,表现事物。正如齐白石所讲过,“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多为己长,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

黑与白是两个既对立又亲和的色彩。黑依白而生,白借黑而现。黑白的两端渐次变化能产生无穷的层次和节律变化。一幅画的色彩能使人为之一震,或喜悦,或悲怆,或温馨,或素净。而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充满玄机结构的画面往往能使人感受到画面的张力,显得博大而深奥,较色彩更具有视觉艺术效果。

莫兰迪重复的去画他画室中的瓶瓶罐罐,在十分有限的道具中不断变化,从繁到简,形式单一,朴实无华;在色彩上也并无强烈的对比,以淡为胜,只是用白、黒、褐、赭石和橄榄绿等颜色为主,调子暖灰,用有限的冷暖对比,明暗反差,创造出优雅的画面。他的用笔轻松,多采用稀释的,半透明的薄揉,轻轻擦过,笔笔生动,留下透气的笔意。用笔的效果像宣纸上半千半湿的墨迹,线条充满着活力,有时透出底稿,收放之间,掌握主动,毫无浮躁急促之态,又无故意飘扬飞舞。他重在把握静态,可以让人平心静气的审视端详,不会弓起情绪的激荡,但画面无不充满了生机。点,线,面;黑,白,灰在构图布局上形成有机的节奏,动中有静,平中有险。活而不乱,疏密得当,随意中隐约的遵循着相当严谨的规则,有限中的无限,单纯而又不乏意趣,平淡天真少了一分俗气,多了几分禅意,耐人寻味,我想他一定知道苏轼讲的“寄至味于淡泊”的道理。

元人倪瓒的画简约而硫朗,明人弘仁的山水冷峻而萧索,他们的作品完美表现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审美感受,体现了空冥之象,空寥之境,空寂之心,空幽之情,空浩之气,空高之志中国山水所特有的超凡美好境界。他们作画的心态正是今人所缺少的。

美术作品当然有美,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美这个概念做如何珲解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我以为美并不只只是一般人们在生活中所认为的美丽,好看亮等简单直观而肤浅的概念,而应是事物主客观的真实体现。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真善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而这三个方面“真”处在首要地位,虚假决不可能产生善,更不可能产生美,这是一条不可变的规律。这个“真”只有在触及到对象的本质时才有可能把握的深刻,作品才能做到真实。在对真的理解上我们容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认为仔细地描绘物象的外在细节才是真实,这是肤浅的。我们应当把握物象的本质因素,真诚的谦虚的去挖掘它。根据物象不同的本质特征,满怀激情地真情实感地创造性地去表现它,真诚地尊重自己在物象面前的认识和感受。情不自禁是真,附庸风雅是假;有感而发是真,无病呻吟是假;坚持信念是真,随波逐流是假。

美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一切美好的善良的品格,诸如诚恳,谦虚,正直,勤劳,宽容,友爱等都应是善的表现,应加以讴歌赞颂;反之,凡一切丑恶的现象,诸如狂妄,虚伪,投机,自私,狡猾,贪婪、残忍,怠惰等都是丑恶的表现, 都应加以揭露和鞭笞。而对丑恶的鞭笞就是一种善。艺术作品应是真善美的传播载体,留给后世的作品应是当代真善美的丰富体现。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文化结构,不同的杜会阶层,不同的区域层次对美的认识和需求各不相同,但就其本质来说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是一致的有良心的艺术家应毫不动摇始终坚定地走在真善美的道路上。

相关新闻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