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城市联盟网站 百城联盟
手机报 电子版 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当代名家周林俊水墨艺术欣赏

2019-04-18 18:04:07    来源:    责任编辑:

林中栖心,方寸万千

文/  孙桂芳

一夕千念,是我观林俊《千手观音》的刹那之间,唯一能够想到的词。

我没有问及林俊对佛教有着怎样的开悟,也没有问及林俊对石刻艺术以及敦煌壁画,有过多久的探索,但这样一幅造型高古,画面层次丰富,构图层层叠叠,看似密不透风,却能唯美、精致到每一笔都一丝不苟,如同水墨给时间涂上了香料,让岁月免于腐朽。如果不是积学深至,怎能达此心手相应呢?!

尘心可以障目,浊思可以蒙神,非心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之绝韵。气韵至高,生动方至。观林俊的《达摩面壁》,亦是如此。

《达摩面壁》,在我看来仿佛暗夜里的一束光,那光晕幽幽地,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着、扩散着,直至扩散成了一颗心状……    我不知林俊在提起笔来的那一刻,内心是否有一束光在闪耀,《达摩面壁》中的达摩,才变成了观者眼前的这束心光?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林俊的心中是有一盏灯的。林俊心中的这盏灯,纵使微弱,但却始终不灭地照着他的灵魂,照着他的艺术之路。这是林俊把他刚刚完成的《十八罗汉》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从十八罗汉的眼神里读到的。十八罗汉,十八双眼睛,每一双眼睛凝视着这个苍茫世界、凝视着芸芸众生,流露出的都是一种深切的悲悯之情。凝聚在十八罗汉眼睛里的悲悯,透视出的是画家对大千世界的一份深深的情怀。

                                                                     二

我沉湎于其中,又在悲悯之中缓缓清醒。唤我醒来的是林俊的《板桥写竹》。占据画面的白色长衫几笔带过,简淡疏落,却呈现出袍角翻飞的态势,脑后长长的辫子没有熨贴地低垂下来,而是倔强地甩起。翘起的胡子,手中欲待举起的笔,与甩起的长长的辫子,似有一股强劲的风吹过,又似有一股奋发之力,满满地、满满地蓄着,然后向上拨起,犹似在豁然长啸。

《板桥写竹》,笔情纵姿,脱尽恒蹊。豪放飞动的墨线,淡若细秀,却又厚若苍古,将人竹幻化成一体,与诗人写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时间似乎过去很久了,久到许多事物已经泛黄,久到少年壮志渐渐泯灭在时光之中。林俊的《板桥写竹》,却唤醒了沉沦之人久已沉睡的灵魂,唤醒了隐秘在时光之中的奋发之志,唤醒了被岁月磨蚀的澎湃激情。我甚至能够想像到,林俊挥墨的一瞬间,雄心大起,画兴勃发,将积攒于胸中所有的浩然之气凝注于笔端,如竹一样“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的诗人之魂,跃然于纸上。

                                                                   三

“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心有点墨,一墨大千,笔墨交会,万物集于寸指之间,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

恍然了悟,林俊的《八百里沂蒙》、《紫气东来》,一幅幅绵亘不绝的山水长卷,何以油彩的叠加与渗透,得以架构出山川的磅礴、嵯峨、奇峭、险峻?何以黑白水墨,得以将山水的悠远与空濛,寂兮廖兮漫延成广阔无边,却又透射出天地之丰盈?何以嵯峨的山谷与浩渺的江湖,却能奏响泠泠七弦与雄壮宏阔的交响乐?

放之无外,收之无内。若非于淋漓翰墨中立定万千气象,仅凭一笔一墨,又怎能让江河浩荡千里,峰峦叠嶂万里?又怎能于寂静之中开出似锦繁花,于喧闹之中静听流水轻吟?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蒙养。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蓦地想起林俊京郊山中的画室。站在画室的窗前,便能望见画室的四围峰峦叠起。

林间明月,槛外青山,禅林道院,茅屋冷酒,染墨挥毫,青茶频煮,风雨之怀,浪迹九州。

林俊的日常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以近乎苦修的方式,守着绵延群山,浩浩长风,伏于案前。而午后的阳光,将浓密的树影投在宽大的落地玻璃窗上,长长的画案便有了斑驳的阳光与树影的摇晃。那一刻,沉睡于砚中的墨仿佛被突然唤醒,闪烁出黑金一样的光泽。

原来,林俊的笔墨不仅受了晋唐宋元水墨的蒙养,同时,也受了自然的蒙养。

当墨被阳光唤醒,被风吹醒,被树影摇醒,一缕凝着太古的清烟自砚中袅袅升起,画案上的片笺寸楮间,便有了荷的芭蕾,便有了瘦石嶙峋松风萧飒,便有了竹的清枝露叶,便有了兰独坐幽篁,将朱弦弹弄成一缕清音,便有了轻剪玉花为雪,试将月下梅蕊打湿……

于荷中,于石中,于竹中,于兰中,于梅中,于月下,于雪花轻扬中,总是有一个人,这个人并非手持刀剑,却踏遍了烟云出没、沙水映带的千峰万壑——

这个人并非是固定的一个人。或者是大道无为的老庄,或者是仰首《天问》的屈原,或者是放歌山水的李白,或者是掬一捧辋川月色的王维——

林俊的笔墨人物,笔法清简到只有寥寥数笔,墨色总是至清至淡至远,却抒写出人物“月出鸟栖尽,寂然坐山林,是时心静闲,可以弹素琴”的意态神足。观者于阔远的江天舟楫画面中,于飘忽着一袭染满风尘的长衫中,仍可以听到千峰万壑间回荡着的悠悠长歌……

“山色寒原外,秋声古木中。”

“得乾坤之理者得山川之质。得笔墨之法者得山川之饰。”

以天为师,以古为师,参天地变通之大法,习古今中外之造物,揣阴阳法度之平衡,具足天地雨露的蒙养,方能在向笔墨求索的漫长时光中,将对生命的体验重新注入笔墨,从而越过笔墨书写的物象抒写天地万物,最终抵达于无画处皆成妙境。

复古,却没有重复,尽管是没着前人的足迹,一路走来。前人留给后人的只是时间的经验之果,若非经过漫长季候的酝酿,若非少了人生的波折起伏,若非没有灵魂的苦痛注入,所有的果实都将因移植而显得苍白无味。

林俊画枝上的果实是有味道的,那是只属于他的独有的笔墨味道。有些苦涩,有些酸楚,甚而有着被撕裂后的惨痛血痕。

剥开苦涩、酸楚、撕裂交织的表层,我似乎读懂了林俊涤荡在笔墨中的无尽的悲悯之情。那是他经历了风霜雨雪后对生命的顿悟,是走过了繁华红尘之后的简约素朴。因而,这份悲悯之情,有着绝世的孤独,有着蔓延不断的忧伤。

这孤独和忧伤,也许正是林俊在这个世间的宿命,而他必须承受这样的寂寞和忧伤。因为,他早已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笔墨。他必须去体味万物在时光中的流逝,体味被风雪击打时扼腕的痛楚,体味生命被撕裂成碎片的惨伤,才能将血痕转化于甘美,融入笔墨之中,剪雪为梅,剪风为竹,剪月为兰,剪松为侣,剪月为水……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忽然想起法常的诗。就将这首诗送给林俊吧!读过此诗后,不知林俊又将绘出怎样的一幅秋水长天画卷。

当代名家周林俊艺术履历:

周林俊,字:利川,号:画坛济巅,斋号:神灵轩,山东沂蒙人,专业画家,水墨复兴会发起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 ,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民艺术网艺术顾问 。画风:黑白混淆而分明。一生为艺术艰苦跋涉、竭力为艺术家打造平台、传承东方文化艺术苦行僧。

名家作品欣赏:

相关新闻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