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城市联盟网站 百城联盟
手机报 电子版 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孙宽 | 水墨的转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 苏州

2019-01-02 19:44:35    来源:    责任编辑: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

水墨的转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 苏州

The Turn of Ink Paint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学术顾问| 杜大恺

Academic Adviser | Du Dakai

学术主持| 陈浩

Academic Director | Chen Hao

策展人| 于量

Curator | Yu Liang

开幕时间| Opening

2019.01.08(周二)15:00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2019.01.08 - 2019.02.10

展览地点| Venue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Artist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危冰 / 陈浩 / 陈凌广 / 陈平 / 曹鑫 / 党震 / 丁山 / 杜小同

范治斌 / 方向乐 /房汉陆/ 韩非 / 花元飞 / 黎小強

李戈晔 / 刘明波 / 刘保国 / 刘筱静 / 柳华林 / 毛春海

孔燕 / 秦修平 / 沈逸樵 /孙宽/ 孙洪 / 屠鴻輝

王天德 / 王秀林 / 王金峰 / 王犁 / 王永成 / 王永利 / 王煜 / 王骞

韦健勇 / 吴非 / 吴江 / 武斌 / 徐明 / 徐加存 / 谢士强

云门张岩 / 张富军 / 张明弘 / 赵强 / 赵世清 / 周春燕 / 曾军艺

孙宽

1969年生于苏州,汉族。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会员,MFA。

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学习。现为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三十余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获奖十余次。获中国美协“2005年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江苏省美协金奖一次,银奖三次,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二等奖,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赏心乐事谁家院

文/陶文瑜

我一直以为,孙宽是在古代园子里玩耍而走丢的孩子。

不少来自各地的画家描绘苏州园林。他们笔下生动的风光,就是神色飞扬的苏州园林,我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来这是那一个景点,那是那一处典故。画家们仿佛来我家作客的朋友,描绘和刻划了我家里的格局和陈式。但他们怎么也说不出我家里的早出晚归和家常里短。也不能理会我和这样的格局和陈式朝夕相处日积月累的心思和情感。而孙宽不一样,他首先是苏州这个堂堂人家中的家庭成员。

白马啸西风

45x60cm

阅读孙宽的水墨,我固执地以为,他曾经去过古代,并且在古代的园子遇到过老爷和做客的文人,遇到过小姐和丫环。而很多年过后,他开始创作水墨的时候,就在园林门口站一会,透过半掩的大门和林木遮住的花窗看一眼,然后把古代遇到的故事写下来。

浮生一记

36x60cm

他在拙政园遇到过在紫藤架下写生的文徵明,在狮子林碰上了正在雅集的倪云林。退隐的老爷在廊下喝茶,心思的小姐在假山旁发呆。孙宽的浓墨淡墨其实是记忆犹新或者仿佛依稀,他记忆犹新的时候,笔下风光的宋元明清清晰似舞台上的演出,他仿佛依稀的时候,心底里的似是而非,使纸上的水墨犹豫而且梦幻,所谓赏心乐事天上人间。

姑苏慢之一

68x48cm

我还固执地以为,当孙宽搁下毛笔返身走出画室的时候,纸上的古人也飘然而去,回古代去了。所以孙宽的纸上没有人物,而只是人去楼空的场合,所以我阅读孙宽的作品,能找到从前的线索,能感受到古人的气息和温度。这样的气息和温度,使我想到张爱玲在评论《蒙纳·丽萨》时说过的一段文字,“那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惚的笑,像是一刻也留它不住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失望。”张爱玲好象还说蒙纳·丽萨是眼睛里苍茫的微笑,具体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我以为,这样的感觉和孙宽笔下的水墨相近吧。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使孙宽的描绘和现实之中的园子有了距离。那分明近在咫尺的亲密和若接若离的恍惚,而这样的感觉,使孙宽的作品产生了别具一格意味。

画室前即景

58.5X45.5cm

而这样的亲密和若接若离在孙宽的艺术手法中一样明确。亲密是流传的传统影子,若接若离的其实不是流传和传统的照本宣科了。我是苏州烹饪学会的顾问,所以老是要打美食的比方,我认为艺术家的心灵,似乎就是火锅的锅底,而传统或者现代只有在心灵的火锅中浸过之后,才能焕发出个性而独到的光芒,孙宽的创作,也应证了我的想法。

空影

68x68cm

好多年之前,我曾经是个诗人,后来一直没有诗歌写作,上了年纪之后,有了写诗的想法却又不好意思了,所以文章写得兴起就夹起一首诗歌,过一下诗人的瘾吧。

从古代到未来

一生一世和一生一次的爱

爱一个人

用我每一天的日子

编织相遇

用我每一天的日子等待

然后老去

这时生命的

全部光彩

兑成一枚枚硬币

我就在冬日 的阳光下

用哆嗦的双手

反复清点

你是我生命的硬币

正面和反面

全部的图案

这首诗是读了孙宽的水墨想到的,放在这里也想表达孙宽对水墨的热爱和作品中缅怀古人的情怀。

是为序!

莲花处处开

50X50cm

流影

68x68cm

迷影

68x68cm

天池山石屋

68x68cm

微茫

136x68cm

微影

68x68cm

想你的夜

136cmx68cm

水墨在当下,到底是形式还是概念?大多数人在谈论它的时候都不曾真正地说清楚过。当然,我也无法回答清楚。但这并非是一个悖论,从当代文化的大背景来看,水墨本身正面临“图像转向”的问题。

“图像转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 J. T. 米歇尔提出的,他说:“哲学家们所谈论的另一次转变正在发生,又一次关系复杂的转变正在人文学科的其他学科里、在公共领域里发生。我想把这次转变称作‘图像转向’。”而“图像转向”无疑与影像技术和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有关。因为两者在使图像生产倍增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存经验与视觉经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使大众也成为了图像的制造与传播者,这种大变革的当下必然给任何形式的艺术语言造成转向和变革的压力。

回到水墨,它不仅有着严格的程式规范,亦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且互为表里的,当艺术家们立足于传统的笔墨程式规范和价值体系时,极难进行全新的艺术表现,至多只能在固有的表现框架内略有调整和改变。反过来看,当艺术家们试图革新传统的笔墨程式规范和价值体系时,水墨画又容易失去赖以生存的命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墨从它的概念建构到语言表述都面临着当代化的巨大问题。从历史的眼光来看,85新潮以后,这种自觉与非自觉的转变都已经走过了快三十年的历程,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已经有不少新水墨画家开始了进入当代文化的探索,这不仅使得“图像转向”的现象在水墨创作中出现,也使水墨创作出现了新的变化。

此次推出的“水墨转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参展的三十余位艺术家,从题材上看,他们的创作路径大致是山水和人物两大门类,而可贵的是,他们一方面极其注重水墨媒材的特殊表现,另一方面还机巧地转换了全新的图像,从最后的画面来看,都成功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全新语言。从这点上来说,水墨创作中的“图像转向”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新的图像既积淀了新的生命经验与艺术观念,也迎合了新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取向,我想这才是展览最大的意义所在。

文/于量

主办单位| Host

中国水墨画学会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 Co-organizer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馆

学术支持| Academic Support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鲁东大学美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媒体支持| Media Support

雅昌艺术网

韩国《艺术文化》杂志

中国在线艺术网

当代美术杂志

云水墨

新浪网

腾讯新闻

凤凰新闻

简书

搜狐网

卓克艺术

微美术

艺澜社

相关新闻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1997-2018